巨鳾

拉丁名: Sitta magna ligea Deignan

目: 雀形目

科: 鳾科

属: 鳾属

特征描述: 全长l70~190mm。上体石板蓝色;头侧具2道宽阔的黑色纵纹;下体灰色或沾棕黄;尾下覆羽栗色而具白端。

亚种分布: 全世界共2亚种(Howard & Moore,1980),我国有l亚种。云南有分布。

采集地: 景东灰窑1964.9.15.;镇沅永进l960.5.20.;弥勒东山l985.6.25.;石屏龙朋1985.6.18.;新平:城郊1976.12.8.,大象场1977.1.13.,者龙l977.12.2~26.。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头顶、枕和颈部呈亮石板灰色;嘴基沿眼上方至后颈两侧有1道亮黑色宽纹;肩羽和上背为石板蓝灰色,腰至尾上覆羽较浅淡;中央尾羽较背羽色暗;次l对尾羽内(甲+羽)黑色,外(甲+羽)及羽端与中央尾羽同色;向外2对黑色,内(甲+羽)具白端,外(甲+羽)的羽缘和羽端灰色;外侧尾羽基部黑色,内(甲+羽)具灰黑色羽端和大型白色次端斑,外(甲+羽)先端大部分为灰黑色,中段白色,或仅于基部与黑色相连处的外缘白色;翅黑褐,翅表面与背略同;颊、颈侧、颏及喉部灰白色;下体灰色沾浅蓝,中央微染皮黄;两胁深灰;覆腿羽、肛周及尾下覆羽均深栗色,尾下覆羽具白色羽端;翅下覆羽黑色;初级飞羽腹面基部呈白色。 雌性成鸟:形态与雄鸟相似。但上体较雄鸟暗;头侧纵纹污黑色;头顶和后颈石板灰,稍沾浅棕黄;整个下体较雄鸟多沾皮黄色。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呈深石板灰至黑色,下嘴基部青白或石板蓝;跗蹠和趾、爪角褐色。

分布: 保山、永平、漾濞、丽江、永德、大理、景东、镇沅、景洪、勐海、勐腊、弥勒、石屏、新平、昆明,为留鸟。省外见于四川西南部米易、盐源,贵州西南部兴义,为留鸟。国外分布于缅甸中部、泰国北部。

资料: 巨鳾主要栖息于以针叶林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生活习性与一般鳾类相同,性较活泼,既善于顺树干向上作短距离攀行,也善于头朝下沿树干向下爬,或在横树枝上,它们也能向各个方向爬行,并觅食树皮缝隙中的昆虫。冬季,在云南省哀牢山海拔1400m左右的针阔混交林中,是较为常见的鸟,多与普通鳾、滇鳾混群,边叫边攀爬在树干上觅食,很少停息。大多在树干高处活动。剖检采自云南的8只鸟胃,均为昆虫,有蚂蚁、鞘翅目昆虫等,2只胃内见有果实碎片。 栖息地海拔950~200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中南半岛北部山地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