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Terpsiphone paradisi indochinensis(Salomonsen)
目: 雀形目
科: 鹟亚科
属: 寿带属
特征描述: 体长l80~376mm。成年雄鸟中央1对尾羽特别延长,成飘带状;雌鸟中央尾羽不延长;雌雄鸟羽色相似,后枕均具羽冠。中国记录3亚种,两种色型,均见于云南。棕色型:头顶亮黑,上体余部棕红或栗红色;喉黑色或烟灰色;胸灰色;腹白或沾棕;尾下覆羽淡棕白或浅栗红色。白色型:头顶、头侧和颏、喉呈亮黑色;余部体羽呈白色;背羽和尾羽有黑色粗著纵纹;飞羽黑,缘以白色。
亚种分布: 全世界记录l6亚种(Mayr & Cottrell,1986),中国记录3亚种(郑作新,1987、1994),云南有分布。
采集地: 盈江1960.5.22.;潞西三台山1962.4.10~21.;耿马勐定四方井1960.4.27.;永德勐织l964.4.14.;景东:董家坟l957.4.8.,林街l964.7.27.~8.1.;勐腊:勐远1959.4.2.,勐腊l983.6.23.;景洪:勐养1958.10.26.,l960.4.13~15.,橄榄坝1960.4.7.;河口蚂蟥堡1960.9.15.;富宁博爱甲村l961.7.14.。
形态特征: 成年雄鸟(栗色型):前额基部绒黑;前额、头顶至后枕钢蓝黑色,闪耀金属光彩;后枕羽毛较长,形成枕冠;眼先、颊部和耳羽深黑灰色;后颈、颈侧和颏、喉至上胸暗灰色;下胸部灰色渐淡,渗至胸和上腹部;下腹部白色;尾下覆羽淡棕色;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而沾棕色;肩羽和上背至尾上覆羽暗栗红色;翅上覆羽和外侧飞羽黑褐,外缘栗红色,最内侧2~3枚;飞羽栗红色,羽干纹黑色;尾羽栗红色,羽干基部红褐色,中央l对尾羽特长,最长者达255mm。 雌性成鸟和幼雄与成年雄鸟的羽色十分相似,仅中央1对尾羽不延长。 虹膜暗褐色,眼周裸皮灰蓝色;嘴暗灰蓝色,尖端黑色;跗蹠和趾灰蓝色,爪暗褐色。
分布: 盈江、潞西、耿马、临沧、永德、景东、景洪、勐腊、河口、富宁、蒙自、屏边,为夏候鸟。省外分布于贵州南部的册亨及望谟,为夏候鸟或旅鸟。国外分布于泰国北部和东部高原,向南至缅甸德林达依和中南半岛南部及印度支那地区。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