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Niltara daWdi La Touche
目: 雀形目
科: 鹟亚科
属: 仙鹟属
特征描述: 全长l68~190mm。羽色与棕腹仙鹟十分相似,在野外很难鉴别。但雄鸟头顶的钴蓝色局限于前额和眉纹;头顶后部至后颈呈暗紫蓝色;颈侧具辉亮的钴蓝色块斑:腰和尾上覆羽的钴蓝色亦不如棕腹仙鹟鲜亮,而多显紫蓝色光泽;胸、腹部的橙棕色较暗浓,下腹部较浅淡。雌鸟上体的橄榄褐色较暗,下腹部多灰白色。体形较大,翅长90mm以上。
亚种分布:
采集地: 永德曼来1964.4.21.;金平勐拉l975.4.16.。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前额基部至眼先和眼圈丝绒黑色;前额和眉纹亮钴蓝色;头顶至后颈深蓝,羽端缀钴蓝色;背、肩羽暗蓝色;腰至尾上覆羽亮钴蓝色;翅和尾羽黑褐,翅上覆羽和飞羽外缘染深蓝色,中央尾羽表面和外侧尾羽的外缘亦呈深蓝色;颊、耳羽、颈侧和颏、喉黑色,颈侧具亮钴蓝色块斑;胸和腹部及两胁暗橙棕色,下腹部至尾下覆羽较浅淡;翅下覆羽和腋羽亦呈淡橙棕色。 雌性成鸟:前额橄榄褐沾黄色;头顶至后颈、背、肩暗橄榄褐;腰和尾上覆羽茶黄褐色;翅和尾羽黑褐;翅上覆羽和内侧飞羽表面茶黄褐;初级覆羽较暗;外侧飞羽外缘棕黄褐,中央尾羽表面暗棕红,外侧尾羽外缘棕红色;眼先、颊和耳羽茶黄褐,具淡黄色细纹;颈侧暗橄榄褐,具钴蓝色块斑;颏、喉、胸和胁部茶黄褐色,喉部较浅淡,胸和胁较暗浓,下喉部具显著的白色领斑;腹部至尾下覆羽淡灰白色;翅下覆羽和腋羽皮黄色。 幼鸟:羽色与雌鸟相似,前额至头顶和后颈具棕黄色羽干细纹和暗黄色点斑,羽端缘黑色,呈斑杂状;颏、喉的茶黄褐色较淡。下喉部白色领斑染淡棕黄色;翅下覆羽和腋羽的皮黄色较淡而染褐色。 虹膜暗褐;嘴黑色(幼鸟下嘴基部和嘴角黄色);跗蹠、趾、爪暗褐色。
分布: 云南西北部德钦,西部永德大雪山,东南部蒙自、金平,为留鸟。省外分布于福建西北部、陕西南部秦岭、重庆,四川成都、南充、城口、峨眉、甘洛、峨边、石棉、宝兴、汶川、南坪,湖南桑植天平山、湖北和西藏东南部,为夏候鸟或繁殖鸟;贵州绥阳、罗甸,广西金秀瑶山、上思,海南岛,为冬候鸟。国外分布于泰国东南部和老挝、越南北部,为冬候鸟。
资料: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常绿或落叶阔叶林的林下和林缘灌丛,常见单个或成对活动,觅食昆虫。1988年8月21日在湖南省桑植县天平山采获1只当年的幼鸟标本。头顶羽毛斑杂状,嘴角牙黄,余部体羽与雌鸟相似,随成鸟一起活动,证明此种鸟类在该区繁殖。 栖息地海拔1000~2000m。资源状况稀有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东南亚地区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