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Ficedula parva albicilla(Pallas)
目: 雀形目
科: 鹟亚科
属: 姬鹟属
特征描述: 全长ll5~132mm。上体灰褐色;翅暗褐,外缘淡棕褐色;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黑色;外尾羽基部白色,端部黑褐色;下体污白;胸淡灰褐;雄鸟喉部橙黄色,雌鸟喉部白色。
亚种分布: 全世界记录3亚种(Howard & Moore,1980)或2亚种(Mayr & Cottrell,1986),中国记录1亚种(郑作新,l987、1994),云南有分布。
采集地: 昆明:安宁l963.4.22.,谷律l990.4.20.;维西偏天阁1956.9.21.;贡山巴坡1973.5.17~18.;潞西:遮放1962.4.4~5.,芒市t962.4.26~27.;盈江:芒线1965.5.4.~6.30.,大南俄1965.4.14~20.;景东:灰窑1964.9.12~24.,黄草岭1964.10.8.;景洪:勐养1960.4.2.,井伞l960.4.14~15.,攸乐山l960.3.26.;勐海勐阿1959.1.30.;勐腊:易武1960.1.16.,勐仑l959.12.16.~l960.1.5.;新平者龙1977.10.1 1.;绿春:新沟头l972.4.19.,大风丫口l987.10.22.。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前额、头顶、后颈至背和肩羽、翅上覆羽概为淡灰褐色;眼先和眼圈灰白色;颊、耳羽和颈侧亦呈淡灰褐色;飞羽黑褐,外狭缘淡棕褐;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基部白色,端部黑褐色;颏、喉至上胸橙棕色,形成显著喉斑;下体余部污白;胸部渲染灰褐色;腋羽和翅下覆羽淡棕白色;尾下覆羽白色。 雌鸟:形态与雄鸟相似,惟喉斑呈白色;胸部渲染淡皮黄色。 幼鸟:与雌鸟相似,但下体多染褐色及皮黄色;雄性幼鸟的颏、喉部有的沾橙棕色。 虹膜暗褐;嘴、跗蹠、趾、爪黑褐色。
分布: 贡山、腾冲、盈江、潞西、维西、丽江、耿马、沧源、景东、景洪、勐海、勐腊、新平、昆明、绿春、蒙自、永善等地,为旅鸟、冬候鸟。省外分布于内蒙古和东北、河北、河南、山东、青海、四川、广西、贵州等省区,为旅鸟;广东、海南岛,为冬候鸟。国外分布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蒙古北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为繁殖鸟。
资料: 秋冬季节常见于林缘稀树灌丛和田园耕作地边的树林上,四五只结小群活动,觅食昆虫。剖检4月和9月采自滇西的l4只鸟胃,胃容物中见有膜翅目蚂蚁(2次)、鳞翅类幼虫(3次)、鞘翅类昆虫(9次)、蜘蛛(1次)、蜻蜓幼虫(1次),另有少量的砂粒、羽毛和植物碎片。动物性食物占胃容物总量的99.6%。 栖息地海拔900~392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