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喉山鹪莺

拉丁名: Prinia atrogularis superciliaris(Anderson)

目: 雀形目

科: 莺亚科

属: 鹪莺属

特征描述: 全长l30~195mm。上体纯橄榄褐,翅和尾羽棕褐;尾羽修长;下体淡棕白色;下喉至胸具灰黑色斑纹。指名亚种头和颈暗灰,白色眉纹不显;夏季颏、喉白色。P.a.superciliaris亚种,头和后颈灰棕褐色,白色眉纹显著;夏季颏、喉白而沾棕。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全世界有7亚种(Mayr & Cottrell,1986;Howard & Moore,1980),中国有2亚种(郑作新,l987、1994),云南分布1亚种。

采集地: 昆明:花红洞1961.12.11.,l973.9.24.,谷律l990.4.;贡山:双拉洼1973.6.1.~7.7.,巴坡l973.5.17.~6.6.,马库l973.5.17~26.,l973.1 1.14.;景东温卜1964.8.24.~9.1.;景谷l997.5.10.;凤庆白腊l964.7.21.;腾冲大塘l965.6.11.;潞西勐旺1965.3.17.;龙陵小黑山1962.5.12.;西盟l960.1.20.;勐海l983.6.7~8.;勐腊易武1960.1.19.;江城岩脚l972.6.14~17.;弥勒东山l985.6.23.;蒙自期路白1985.4.8.;屏边大围山1985.4.27~30.;元阳果统l961.5.16.;文山平坝l961.6.20~24.;马关都龙老君山1961.6.6.。

形态特征: 成鸟:夏羽前额、头顶至后颈和背至尾上覆羽棕橄榄褐色,头顶较暗;白色眉纹由前额两侧伸达后枕;眼先和眼圈灰黑色;颊灰黑,斑杂棕褐色细纹;耳羽灰黑褐色;翅上覆羽和飞羽暗褐,外缘亮棕褐色,内缘棕色;尾羽棕褐色,外侧尾羽尖端淡棕;下体淡棕白色;颊、颈侧和上胸具灰黑色细小斑纹;胁、覆腿羽和尾下覆羽淡棕色;腋羽和翅下覆羽淡棕白色。冬羽上体和下体多染棕黄色,羽色较夏羽鲜亮。 虹膜淡褐色;嘴黄褐,下嘴较淡(标本);跗蹠和趾爪黄褐色。

分布: 贡山、潞西、龙陵、腾冲、盈江、大理、景东、景谷、凤庆、双江、永德、西盟、勐海、勐腊、江城、昆明、弥勒、蒙自、屏边、元阳、文山、马关,为留鸟。省外分布于四川西南部布拖、盐边、冕宁,贵州西南部和南部兴义、安龙、册亨、榕江、从江,广西桂林、金秀瑶山,广东乐昌、连山、英德、大甫、连县,福建中部。国外分布于缅甸东部、老挝北部和越南北部。

资料: 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低山丘陵及开阔河谷、平原地带的林缘、灌木草丛之中。多见单个或成对活动,在枝叶丛中跳跃,或在地面觅食。3~4月问雄鸟常栖在树枝或高草的顶端鸣叫,叫声响亮悦耳,鸣声似“cho—ee,cho—ee”。剖检4~7月采自滇西地区的l0只鸟胃,见有膜翅目昆虫(2次)、半翅目昆虫(1次)、鳞翅目幼虫(2次)、白蚁(2次)、小甲虫(6次)及其他昆虫碎片。胃容食物全是昆虫。 栖息地海拔500~225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东南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