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Prinia subflava extensicauda(Swinhoe)
目: 雀形目
科: 莺亚科
属: 鹪莺属
特征描述: 全长lll~152mm。夏羽上体褐灰微沾棕色,头顶较暗;眉纹纤细呈淡棕白色;下体淡棕白色,胁、覆腿羽和尾下覆羽沾棕;尾羽灰褐,端缘微白,次端斑黑褐色。冬羽上体暗棕褐色,头顶隐现暗褐色羽干纹;下体橙棕色;颏、喉稍浅淡;尾羽较长,表面棕褐,尖端较淡,有的黑褐色次端斑不甚明显。上嘴暗褐,下嘴黄褐色。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全世界有l9亚种(Howard & Moore,1980)或18亚种(Mayr & Cottrell,1986),中国记录2亚种(郑作新,l987、1994),云南有l亚种。
采集地: 景东:川河1957.1.5~11.,l964.9.22.,董家山1957.3.30.,灰窑1957.5.12.,l964.9.27.,忙垂l957.2.20.;贡山l973.12.29.;保山坝湾l965.6.22.;腾冲界头l960.5.7.,l965.6.9.;双江l964.6.20.~7.4.;耿马四方井1964.5.18.;临沧1965.8.30.;墨江l960.5.14.;澜沧l960.1.8.;勐腊勐仑l960.3.28.;景洪勐养1983.6.18.;大理下关l984.7.6.;漾濞平坡l984.7.10.;永仁l969.7.3.;巧家1963.11.22.;永善井底l963.11.25.;呈贡马金铺1967.5.24.;通海杨广l983.12.21.;宜良汤池1983.11.22.;元阳果统l961.5.17.;蒙自:长桥海l983.11.27~28.,期路白1985.4.9.;个旧大屯l983.12.1~5.;屏边大围山1985.4.27.;河口南溪l985.5.10.;文山平坝l961.6.24.;马关都龙老君山1961.6.3.。
形态特征: 成鸟:夏羽前额、头顶至后枕暗灰棕褐色;眉纹纤细呈淡棕白色,眼先、眼周和耳羽棕白多少渲染浅褐色;背、肩、翅上覆羽和尾上覆羽灰棕褐色;飞羽暗褐,外缘淡灰棕白色;颊淡皮黄;颏、喉、胸和腹部中央白而渲染淡皮黄色,胸和胁部较浓著;翅缘、翅下覆羽和腋羽淡棕黄色;覆腿羽浅棕红色;尾羽淡褐,中央较暗,羽端污白,次端斑黑褐色。冬羽前额、头顶至后枕暗棕褐,羽干纹暗褐色,纤细而不明显;眉纹棕黄色;背和肩羽及尾上覆羽棕褐色;翅上覆羽和飞羽暗褐,外缘棕褐色;眼先、颊部和耳羽橙棕;耳羽沾淡褐色;下体橙棕色;颏、喉和腹部中央较浅淡;尾羽棕褐,中央较暗,尖端淡棕褐,次端斑黑褐色。 虹膜棕褐;嘴黑色,下嘴基部黄色(夏),上嘴棕褐,下嘴牙黄色(冬);跗蹠和趾红褐,爪暗褐或淡褐色。
分布: 贡山、腾冲、盈江、保山、丽江、大理、漾濞、双江、耿马、临沧、澜沧、景东、墨江、景洪、勐海、勐腊、永仁、永善、巧家、昆明、宜良、通海、蒙自、个旧、屏边、元阳、河口、文山、马关等地,为留鸟。省外分布于四川成都、南充、营山、万源、南江、万县、秀山、城口、乐山、峨眉、雷波、马边、峨边、石棉、宝兴、西昌、会东、米易、灌县、康定、泸定、巴塘,湖北宣恩,贵州兴义、赤水、安龙、罗甸、榕江,广西桂林、金秀、靖西、那坡、龙州、邕宁、上思,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等省区,为留鸟。国外分布于老挝北部和越南北部。
资料: 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地区的稀树灌丛、草丛、田园耕地和居民园林等生境中。繁殖季节多见成对或单个活动,冬季十多只结群活动。鸣叫时常见站立枝头昂首高歌,鸣声似“chi—up,chi—up”,很急速而响亮。平时的叫声单调清脆,类似“ze,ze,”。以昆虫为食,剖检5~7月,采自滇西耿马、双江、保山和腾冲的6只鸟胃,胃容物中见有甲虫、蜻蜓、蜂、蝇和直翅类、鞘翅类幼虫,昆虫类食物占胃内食物总量的100%。 繁殖期为4~6月。4月27日在昆明市区的动物研究所院内发现l巢,巢筑于约lm高的迎春花树丛间。巢形呈囊状,由棕丝、草丝和棉线混合编织而成。巢口开于顶端,巢口前方高为90mm,后方高为120mm;外径口部为60mm,底部70mm;内径口部40mm,底部60mm;巢深85mm。巢内有4枚卵,卵壳呈淡蓝色,具稀疏的红褐色和赭色点斑。每枚卵重1g,量度为l4mm×11.5mm、14.1mm×11mm。 栖息地海拔160~20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广布于非洲和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