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Phylloscopus davisoni davisoni(Oates)
目: 雀形目
科: 莺亚科
属: 柳莺属
特征描述: 全长90~11Omm。形态与冠纹柳莺相似。头顶具明显的绿黄色冠纹;上体橄榄绿;腰羽较淡;翅上具2道明显的黄白色翅斑;下体淡黄白色,尾羽最外侧2对内(甲+羽)具宽阔的白斑,或呈纯白色。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Howard & Moore(1980)全世界记录4亚种,Mayr & Cottrell(1986)记录5亚种,郑作新(1987、1994)记录3亚种,云南记录指名亚种和P.d.disturbans亚种。但据Vaurie(1959)认为,分布于中国四川至云南南部的P.d.disturbans、中国福建至越南北部的ogilviegrati和越南南部及老挝南部的klossi等3亚种均不存在,而仅列指名亚种。 经查阅disturbans亚种的原始文献(La Touche,1922),发现La Touche依1920年9月10日和l920年10月14日和l5日采自云南东南部蒙自(Mengtz)的标本,同时发表了Acanthopneuste trochiloides clarwliae,subsp.nov.和 Acanthopneuste trochiloides disturbans,Subsp.nov.2个新亚种。记述认为disturbans亚种的形态近似于clandiae亚种,但是比较小,下体稍微亮绿(在5个标本中的4个),贯眼纹很暗,有一些标本的上体较亮绿。翅长:♂57~58mm,♀52~52.5mm。飞羽式:2=10或在9~10之间。 该两亚种在Mayr & Cottrell(1986)和郑作新(1976、1987)的文献中将A.t.clandiae列为冠纹柳莺(Phylloscopus reguloides)的P.r.clandiae(La Touche)亚种,而将A.t.disturbans列为白斑尾柳莺(Phylloscopus davisoni)的P.d.disturbans(La Touche)亚种。依据郑作新(1966)《中国鸟类系统检索》检查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标本室所收藏采自该两亚种的模式标本采集地、云南东南部蒙自及其邻近地区的标本,发现在4~6月为该种鸟类的繁殖期,在相同或相近的地点,同时采集到外侧尾羽的白斑较宽(占内(甲+羽)的全部或大部分)的指名亚种和外侧尾羽的白斑较狭,仅限于羽缘的P.d.disturns亚种的标本。该两亚种均属该地区的留鸟或繁殖鸟(Mayr & Cattrell,1986;郑作新,1976、1987)。所以,笔者同意Vaurie(1959)的意见,认为P.d.dicturns亚种不能成立,而将其作为冠纹柳莺P.r.claudiae亚种的同物异名。
采集地: 贡山:城郊l973.7.2.,独龙江木里洼1990.10.29.,马库l973.5.24.;腾冲大塘l965.5.24.;龙陵小黑山1962.5.6.;潞西勐旺l964.3.15.;景东黄草岭1960.5.25~30.,l964.10.9.;景谷:风山1997.5.28.,半坡l997.5.17.;澜沧营盘山1966.4.15.;勐海1983.6.7.;景洪嘎栋l989.3.19.;永德:梨梨箐l964.8.21.,曼来l964.4.23.;新平者龙1977.10.31.;江城岩脚l972.6.16.~22.;绿春黄连山1985.6.6.;金平:河头寨l956.6.6.,分水岭1996.5.15~16.;屏边大围山1985.4.16.~5.4.;元阳果统l961.5.18.;马关老君山1961.6.10.。
形态特征: 成鸟:前额和头顶两侧暗绿褐色;头顶中央具淡黄绿色冠纹伸达后枕;眉纹亮黄色;贯眼纹黑褐色;背和肩羽橄榄绿;腰和尾上覆羽较浅淡;翅上小覆羽、最内侧飞羽和中央尾羽表面橄榄绿色,大、中覆羽具黄色端斑,形成明显的2道翅斑;飞羽和尾羽暗褐,外缘橄榄绿色;最外侧1对尾羽的内翱大部白色或纯白,内侧尾羽的内(甲+羽)亦缘以白色;颊黄绿沾灰;颏、喉和胸、腹部浅灰白,缀以淡黄色细纹;翅缘亮黄;翅下覆羽、腋羽和尾下覆羽淡黄白色。 虹膜暗褐;上嘴黑褐,下嘴牙黄;跗蹠和趾灰绿、爪淡褐色。
分布: 贡山、丽江、腾冲、保山、龙陵、潞西、瑞丽、盈江、畹町、凤庆、双江、永德、永平、漾濞、景东、景谷、澜沧、勐海、景洪、新平、江城、绿春、金平、元阳、屏边、马关等县,为留鸟。省外分布于四川康定、古蔺、南川、秀山、成都(李桂垣等.l993)。国外分布于缅甸、泰国北部、老挝和越南北部山地,为留鸟。
资料: 栖息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区,在树冠的枝叶丛中活动觅食。剖检2~4月采自云南西部双江、凤庆、永德、潞西、腾冲等地的l4个鸟胃,内容物见有膜翅目昆虫(3次)、蜉蝣目昆虫(1次)、鞘翅目小甲虫(7次)、半翅目昆虫(1次)、蠕虫(1次)、蚂蚁类(1次)、蝉类(1次)、鳞翅类幼虫(2次);另有果实和草籽等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占59.5%,植物性食物占40.5%。 1965年5月在盈江县的雪里发现l个白斑尾柳莺的巢。巢位于村寨边山坡上的小树根部的土洞内,巢呈圆形球状,外径90mm,内径40mm,深80mm,外层以苔藓为主,另由干草片、树叶、毛发、须根等物编织而成,内层垫有绢藓和蒲公英种毛。巢内有4只将要出飞的雏鸟。巢位的海拔1500m。 栖息地海拔600~30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中印亚界,西南山地亚区和滇南山地亚区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