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Acrocephalus orientalis(Temminck et Schlegel)
目: 雀形目
科: 莺亚科
属: 苇莺属
特征描述: 形态与大苇莺相似,但上体的橄榄褐色较浅淡,下体少皮黄色;尾羽仅狭缘淡棕白,而不具淡皮黄色端斑;初级飞羽第3枚与第4枚等长。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Vaurie(1959)、郑作新(1987)将东方大苇莺(A.odentalis)列为大苇莺的l亚种。Mayr & Cottrell.(1988)、De Schauensee(1984)、Howard & Moore(1980)和郑作新(1994)均将其单列为种,无亚种分化。
采集地: 石屏异龙湖l985.10.13~14.;景洪普文l960.5.1.;勐腊城郊l960.5.3.。
形态特征: 成鸟:眉纹浅皮黄色,从眼先伸至枕侧;过眼纹黑褐色;前额、头顶、后颈至背和肩羽橄榄褐色;头顶至上背较深;下背和尾上覆羽较浅淡;翅上覆羽、飞羽及尾羽概呈暗褐色,狭缘苍淡;腋羽和翅下覆羽淡皮黄色;颏、喉近白;胸和腹部及尾下覆羽浅皮黄白色;两胁和肛周皮黄色较浓著;下喉至上胸隐现灰色细纹。 虹膜暗褐色;上嘴黑褐色,下嘴牙黄,尖端黄褐色;跗蹠、趾和爪灰褐色。
分布: 勐腊、景洪、思茅、巍山、永善、蒙自、昆明、石屏,为繁殖鸟、旅鸟。省外分布于内蒙古、宁夏、新疆、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甘肃、新疆东部、陕西、四川、贵州、广西、浙江、福建等省区,为繁殖鸟;广东、海南和台湾,为旅鸟、冬候鸟。国外分布于西伯利亚东南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繁殖,迁徙至孟加拉国、印度东北部阿萨姆、安达曼群岛、印度支那、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越冬。
资料: 栖息于高原湖泊、沼泽地及河滩地带的芦苇丛中。5~7月繁殖。巢呈深杯形,缠结在树根苇草或蒲草或苗圃的幼杨丛中,以禾木科植物枯茎、枯穗、草根等构成,巢外径12cm×9.5cm,内茎6cm×5.8cm,巢高9cm,深6cm,内垫头发及绒羽。2枚卵平均量度为21.7(20~23.5)mm×17(16~18)mm,平均重2.6(2.1~3.2)g。每窝产卵3~6枚,卵椭圆,蓝绿色,杂以深浅不同的污褐以至紫褐斑点,大苇莺巢内常有大杜鹃卵寄孵(王香亭等,1991)。 笔者于1985年6月13日和l4日,在石屏县异龙湖边的芦苇丛上采集2只标本,胃容物全为昆虫。 栖息地海拔600~21OO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古北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