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Alcippe dubia genestieri Oustalet
目: 雀形目
科: 画鹛亚科
属: 雀鹛属
特征描述: 全长约140mm。头顶棕褐;侧冠纹黑色;眼先黑;眉纹白色而明显;上体橄榄褐;翅和尾表面棕褐色;喉白;下体余部浅皮黄色;两胁沾橄榄褐。
亚种分布: Howard & Moore(1984)和Mayr & Paynter(1964)均将褐胁雀鹛Alcippedubia归为褐顶雀鹛(褐雀鹛)Alcippe brunnea的亚种。郑作新等(1987)将其独立为种,全世界共分化为4亚种,中国分布2亚种,云南均有记录。
采集地: 保山大官市l984.5.27.;宾川鸡足山1981.11.11~14.;大姚赵家店1984.7.24.;维西偏天阁1956.9.16~18.;金平:分水岭l996.5.17.,河头寨1956.5.12.;弥勒东山l985.6.26.;绿春黄连山l996.4.25~28.;屏边大围山1985.4.20.~5.21.,1985.8.5~6.:石屏龙朋l985.6.17.;元阳果统l961.5.16.;蒙自期路白1985.8.6.;昆明:黑龙潭1957.8.26.,筇竹寺1961.11.22.,西山l966.12.17.,花红洞1974.7.20.,1979.2.15-16..l983.3.16.,l983.9.29.,谷律l990.4.;丽江l960.4.12.;澜沧营盘黑山1966.4.18.~5.14.;景东:黄草岭l960.5.29.,l960.10.11.,l96410.12.,磨刀河1964.8.13..l964.10.30.~ll.13.,温卜l964.8.31.;景谷凤山乡1997.5.30.;勐海1960.2.3.;文山平坝么店l961.6.24.;西畴小桥沟1999.3.6.;盐津l963.11.23~25.。
形态特征: 与前亚种的区别,在于耳羽赤褐色,有的稍染红棕色,颈侧无浅皮黄色杂斑。
分布: 勐海、景东、澜沧、西盟、凤庆、永德、镇康、耿马、沧源、丽江、元阳、屏边、蒙自、弥勒、石屏、宾川、维西、昆明、金平、文山、盐津、永善,为留鸟。省外记录于四川、贵州、湖南西部、广西西南部。国外分布于越南西北部和老挝东部。
资料: 栖息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稀树灌丛草坡、林缘耕地灌丛等生境中。多结群活动于林下灌丛中,亦常在地面腐殖土中刨食。 据郑作新等(1987)记述:在云南西北部和北部,此鸟主要见于海拔1800~2200m的山林。在云南东北部金沙江下游,分布在海拔850~1100m的山林(何晓瑞等,1980)。至云南南部,此鸟栖息在低河谷和低山林中。性喜结群,常四五只至六七只结群活动。多见于阔叶林下灌丛或在林下地面。在昆明郊区,11月问曾见l鸟在沟谷常绿阔叶林中1棵高达18m左右的元江拷树上活动,在冠部树干部分旋转觅食。在金沙江下游,何晓瑞等(1980)观察在山地农田居民点附近和山地稀树灌丛草坡为稀有种类,每小时遇见率不及1只。5~6月问获得的3只鸟,胃内动物性食物占60%以上,其中以昆虫为主(何晓瑞等,l980)。3月、l2月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的鸟,胃内纯为蝗虫、椿象和步行虫等。采自高黎贡山的4只鸟,胃内容物有甲壳虫(3次)和草籽(1次)。11月于云南中部宾川鸡足山获得的2只,其胃内有昆虫碎片(1次)和植物碎片(1次)。7月(1只)、3月(1只)、4月(2只)、5月(3只)、7月(3只)采自滇西盈江、潞西、耿马的10只鸟,.胃内有鞘翅目昆虫(6次)、膜翅目昆虫(2次)、鳞翅目幼虫(1次)、虫卵(1次)和其他昆虫碎片(3次),植物性食物有种子(3次)。 1973年7月5日在高黎贡山北坡采得l只雄性亲鸟和4只雏鸟,雏鸟的体重分别为10g、l0g、10g、12g,翅、尾均未长全,喉部缺乏正羽,下体正羽亦未长齐。 栖息地海拔840~267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种。